早期壺,工藝是環環緊扣,所以打好根基再往上玩,對你辨別真假訊息是非常之重要,欲速不達。

當搞懂70年代的壺,就會到60未70初的深水區,無奈小編至今還未搞得清楚。
但上到60年代,會豁然開朗,因為相對容易。

小編玩壺是買賣先決,買錯了,交了學費才會一世記住,實戰會比純理論型的玩家學得快。

何謂買賣先決呢?舉個例子,當你走進店子,要有泥感,對形式熟悉,才能在宏宏壺海裡,選中獵物,當壺在手裡時,才是看功法、窯燒氣氛。 章款是最後用來細分年代的,比如70年代還是60末期,60年代頭批還是中期等等...每一項細節都影響著價錢。看章款斷真假,對行家來說是本未倒置,起碼是對早期壺光貨而言,下面就舉出例子。

分享一招,60年代的壺,主要是六字章,當中以荊溪惠孟臣製的「大溪」數量為最多,所以掌握大溪章對你玩60年代的壺是重中之重。小編認為大溪章應有四個,這四個章,我命名它們為:

「製暗記」

 

製字有一條直線,應是木章多次重覆使用而留下的裂紋,孟字左下方粘連在一起。

「惠暗記」

 

惠字的左下部有一條裂紋直線; 惠字的口呈V形,有時我會叫它做V咀惠,孟字左下方明顯分開。

圖片來源:早期壺事典2 FB群組

「鉤心惠」

 

惠字的心字左右兩點比其他章款特別彎曲,而且惠字的口呈O形,有時我會叫它做O咀惠

圖片來源:早期壺事典2 P.161

「分心惠」

 

惠字的上半部與下半的心字部是分開的,這章比其他章款闊一點,有時我會叫它做大章款

 

還是那句,買賣先決,當我們上手時是如何去分辨呢?

首先,重點是用肉眼去看荊溪惠孟臣製的「孟」字,如孟字的左下部是連在一起的話,那便是「製暗記」。若賣家容許的話,用15x 放大鏡看看製字多數會有條暗線的。但若情況不如意,比如在跳蝨市場,人家賣500塊一把,你又拿鏡左看右看,隨時賣500變賣1000,泥形功窯ok的話就趕快成交吧。

也恭喜你,你已懂看大部份(65%)的大溪款了。

若果「孟」字的左下部是分開的話,就比較麻煩,因為其他三顆章皆有可能,而且要和壺款交叉比對才可看出端倪。以下是統計早期壺事典2刊登過的所有大溪款,以及網上成交超過100多把60年代早期壺之數據:

「製暗記」幾乎整個60年代都有使用; 「惠暗記」多出現在較前期的水平壺,如蓋內杯數款、高泉發茶行訂製壺、還有早批五形壺如蓋內湯婆 (神燈) 等,這兩顆應該是一廠在60年代時,在兩條生產線同時使用之印章。

而「鉤心惠」 出現比較中期,你很少見到在60初期的壺款出現,有趣的是這顆章好像是段泥龍蛋的專用章。要知道的是,具有一定規模的工廠,斷不會為某一兩把壺就刻一個新章款使用,所以估計此印章是為新壺款生產之需要而使用。

至於「分心惠」,出現較為晚,多數出現在60未期壺款估計又是新的生產線,專門生產4杯平底和芭樂壺。

所以大溪款是橫跨整個 60 年代,再和壺款交叉比對,前中後批整條脈絡就出現了。

至於有沒有更多大溪款,數據有限,這問題仍然留白。